从军事角度来讲,越南战争对美国人来讲并不是失败,美国人没有失败过,而且美国很多新式战法是在越南战争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为什么美国这么强大,但在朝鲜战争没有获得最终胜利,越南战争从政治上更是彻底的失败?需要反思的战略、战术、策略的问题而且要客观的看待它,这并不是美国的军事失败,而是美国战略上的失败。
美国远远没有达到控制东亚地区的程度
宋伟:美国干涉东亚,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它的干涉在1899年开始到现在一百多年时间里,达到了什么样的目标?有没有控制或者主导东亚地区的事务?我个人的看法,第一,现在国际体系是一个主权国家体系,没有国家能够控制一个地区。比如说美国一直想在韩国部署萨德,朴槿惠政府不同意,拖延了至少一年多,所以不是美国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菲律宾也是,杜特尔特上台以后,美国和菲律宾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杜特尔特上台之前找过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问,“假如我们和中国发生冲突,你们会不会援助我们。”这个大使的回答比较含糊,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我们只保卫你的本土,南海不管”;第二,假如菲律宾主动挑起冲突也不管。所以杜特尔特很生气。
因此,所谓美国在东亚的地区影响力问题,跟美国在拉美的情况差不多,美国想努力主导这个地区,但美国从来没有控制这个地区。这方面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经济方面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美国一开始想搞高层次、比较密切的经济一体计划,也没有成功。从客观情况来看,美国确实已经深深介入到东亚地区,但是不是像我们平时所想象的能够为所欲为?其实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当地时间2017年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前一日已经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韩国防部表示将尽快经过相应程序陆续将萨德系统部署在星州基地。
冷战时期同样如此,比如冷战时期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都是被迫参战来扭转不利局面。在东亚地区有这么多国家,但真的有多少国家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新加坡也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他们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安全条约,只是美国在新加坡有军事基地,双方在军事化上一体化程度比较高。但美国没有条约性的承诺。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介入及其影响力是有限度的。
二战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而非东亚地区
从1899年开始,美国对东亚地区的介入,目标有相当大的限度,主要是不让自己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比如1899年,那是清朝末年,美国发布了门户开放的政策,英国后来接受了,其他国家也基本接受了。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它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肯定远远没有英国那么大,英国人是先来者,美国人是后来者。门户开放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港口、租界、既得利益美国都不干涉,但是我们平等地享有在中国从事商业和投资的权利。这是门户开户政策,一共提了三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提过一次,1903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提过一次。它的想法是,你们在这个地区怎么做都可以,但不能把美国从这个地区排挤出去,关注的重点还是经济上的。
门户开放政策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一种外交概念,它是指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中国都享有平等的商业和工业贸易权。作为一项划分各列强在华利益的政策,门户开放政策首先由著名美国汉学家,时任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W.Rockhill)构思。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地位上升,成了霸权国,两极对峙。这种情况下,美国战略重心在欧洲,东亚地区并不是它的战略重心。从这个角度讲,打越南战争就错了,因为这个地区不值得投入那么大的战略资源。刚才时殷弘老师也说了,美国人一开始是比较谨慎的,有一种说法是能不能在东南亚地区也搞一些像马歇尔计划这样的东西。但美国人自己觉得心里没有底,东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太落后,文化多样,而且有特别强烈的反对外国干涉的民族主义情绪,就算是我们投钱进来,这个也是个无底洞。所以美国人大多数时间里意识到东亚地区的复杂性,但确确实实有一个比较大的例外,这个例外就是越南战争。
美国退出TPP一次错误的战略动作
冷战时期,东亚并没有那么重要,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就恢复到欧洲,同时美苏关系缓和、冷战走向结束。冷战结束以后,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基本目标还是维持现状,也就是说东亚地区搞经济合作是可以的,但不能把美国赶走。90年代初马来西亚的总理马哈蒂尔提出要建“东亚经济集团”时,美国人强烈反对,对美国人来讲,你们搞区域合作没有问题,但你们不能把我赶走。所以1993年美国人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中间提出EVSL计划,但最后没有成功。
经过将近一百多年的交往,现在的美国人包括现在的中国人应该意识到一点,东亚地区的复杂性非常强,各方面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落后,即便是美国也很难在这个地区达到很高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唯一接近成功的尝试是TPP,是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经济协定,提出很高的经济标准,把12个国家汇总在一起、打造下一代的全球经济规则。如果美国没有退出TPP,这就是非常好的战略,就是美国以后在东亚地区除了双边同盟以外,有更重要的介入东亚事务的平台,不仅可以主导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打造一个样板,但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自己退出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3日正式签署上任后的第一份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是军事胜利、战略失败
第二个方面,越南战争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美国干涉东亚时也表现出战略、策略等很多方面的弱点。回过头来看越南战争,这是很重要的一次军事介入,但为什么从政治上或者战略上失败了?军事上肯定没有失败,美国军队在越南没有打过一次大的败仗,军事上的胜利一直延续到最后,美国投入的资源也是可以承受的,1965年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开始到1975年,这10年,虽然美国投入了超过50万人的作战部队,但每年所耗费的开支不到美国GDP的10%,这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但为什么越南战争打到最后的结果是北越统一了整个越南,美国遭遇了比较严重的失败?我们仔细分析这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经验教训?
简单说有几点:一个是战略性,美国在干涉朝鲜和越南时,本身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最后军事行动要实现什么样的结果。比如在越南是要推翻北越政权还是只是阻止北越继续向南扩张?假如说只想稳固南越政权,应该怎么做;假如想消灭北越,又应该怎么做。美国人自始至终有点稀里糊涂,被动卷入,卷入以后帮助南越军队跟北越作战但又缩手缩脚。如果说想彻底消灭北越,就需要动用更大规模的空中轰炸力量,越过北纬17度线打击北越军队。但美国政府显然不想这么做。所以美国战略目标一开始就不是特别清楚,对意识形态的考虑也过于简单。
一开始美国认为,北越往南方扩展,最后印度支那半岛全部被共产主义化,跟苏联和中国会是铁板一块,所以美国需要卷入阻止北越。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越南当时的情况,越南南方支持共产党的人并不多,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相对比较宽松,所以越南南方一直以来跟越南北方不一样。现在也是如此,北方是现在总书记那一派,比较保守,但南边是黎笋所代表的那一派,本质上亲西方、对中国怀有戒心,力主加入TPP。所以越南国内有很复杂的历史传统。如果美国人从一开始能够从战略上高度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后来很多方面就不会犯严重的错误。而且意识形态在美国对越政策中发挥了很大影响,不仅仅是简单地认为我们必须确保南越不被共产主义化,而且美国人一直认为越南南方的民族解放阵线代表越南南方的基层,是一个合法组织。但南越政权则认为民族解放阵线完全被胡志明控制,导致美国和南越在对待民族解放阵线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多摩擦。美国之所以在越南战争中投入那么大的资源,一是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第二是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使用空中轰炸最终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假如是想要消灭北越,就要投入更大的资源。
美国对南越的援助远少于北越从中苏获得的援助
1955年3月,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南越首相吴庭艳在他的东南亚之旅中途停留会谈。
美国在后面的策略制定犯了什么错误?比如越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吴庭艳在美国默许下被政变者杀害。吴庭艳当然有很多缺点和问题。但他死以后,越南政局长期陷入混乱。美国人从里面有没有吸取到什么教训?从策略角度来说首先是不能只依靠一个代理人。美国之所以忍无可忍是因为吴庭艳恃宠生娇、不听美国的话。吴庭艳死以后,南越就陷入政局混乱。这是第一个策略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肯尼迪总统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基本上没有主动掌握事态的发展,开会完以后也没有给出明确决定,最后是让美国驻南越使馆的人看着办。肯尼迪的底线是吴庭艳可以被赶走,但不要杀了他,可最后被政变的军人出尔反尔杀掉了。这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内部矛盾,这是策略上的第一个大问题。第二个是军事作战犹豫不决,不知道军事作战的最后目的是什么。说轰炸胡志明小道,阻断北越共产党对南越资源的运送,说白了也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考证,美国对南越的援助远远少于北越从中国和苏联获得的援助,中国和苏联给北越的援助是南越政权从美国获得援助的好几倍。所以美国对南越军事作战行动的支持方面也不能说是尽心尽力。
1959年5月5日,根据抗美斗争的需要,越南中央军委决定正式开辟一条向南方运输的道路,这就是被美国人称之为“胡志明小道”的一条秘密补给线。
还有所谓的“战略村计划”,美国和南越当局老担心南方农民是共产党支持者,这些农民被迫离开原来的家园,分的地又不好,所以这个计划彻底失败。那怎么看待这个策略?这个策略是一个好策略,但在当时条件下,如果想要“战略村计划”成功,必须投入巨量的资源。可美国人又不愿意投入这么多资源,最后每个战略村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防卫力量,公共设施建得不好,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孩子上学很困难,当地农民越来越反感。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开始把对南越的援助重点放在对南越的“现代化改造”上,并据此支持吴庭艳在南越实施了庞大的“战略村计划”。
此外,美国犯了很多技术性的错误,包括不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习惯,比如美国士兵整天纵情声色,使老百姓非常反感,觉得美国人来作威作福,而不是帮自己消灭共产主义的。消灭共产主义这套言辞在当时完全没有吸引力跟当时美军的一些表现有关系。据我看到的数据,整个越南战争,美国人投入实际战斗的兵力只有总兵力的15%左右, 50多万军队,真正投入战斗的很少,这些人不停地轮换,这个部队来了几个月又走了,换一批新的人来,这非常麻烦,后来的人要适应很多不一样的战法,越南丛林地带,地道战,要重新适应那个东西,造成很多问题。
从军事角度来讲,越南战争对美国人来讲并不是失败,美国人没有失败过,而且美国很多新式战法是在越南战争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为什么美国这么强大,但在朝鲜战争没有获得最终胜利,越南战争从政治上更是彻底的失败?这里面有很多需要反思的战略、战术、策略的问题而且要客观的看待它,这并不是美国的军事失败,而是美国战略上的失败。
提问:如何评价美国在1968年北越春节攻势之后做出的一些应对,以及美国较为体面地撤出越南,以及后来美国军方的战略?
春节攻势指1968年越战期间北越发动的规模最大的地面行动,是越战中美军主动撤离的转折点。图为战斗中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
美国仓促撤出越南很大程度是迫于国内舆论压力
越战后期美国政府急于撤退,想要体面的撤退,尽管留下了价值高达6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但据说弹药很少,打几个月就没了。撤退之前之所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战略层面上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做这些事情到底想干什么。但美国为什么要这么仓促地撤出?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
美国对越南的事,美国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一开始刺杀吴庭艳,说吴庭艳多么专制、多么腐败,迫害僧人,客观上使美国政府抛弃吴庭艳政权的压力。晚期也是,晚期美国老百姓、公众听到南越政权特别腐败、无能,还不停地掏钱、派子弟兵去,做这些事干什么?所以越南战争后期,美国领导层的决策已经被舆论牵着走了。有些人说,从军事角度来看,越南战争美国是失败在快要胜利的时候。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后,国内的反战序幕也逐渐拉开。起初,反战运动仅存在于小规模的校园和左翼学生中,但到1967年秋季,反战运动的规模开始扩大。图为1967年10月,数以千计的反战示威者在五角大楼进行抗议。
尽管春季攻势取得了军事意义上的胜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的发展。南越当时号称至少有50万以上的自己的部队,但那些部队大部分都没有战斗力。所以美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空中打击,一个是训练南越军队,后者是根本性的,但一直没有完成,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一个是南越自己的抵制,也包括美军不停的轮换也有影响。如果美军的战略目标清楚,是要借着美国当时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同苏联也实现缓和的时机,决定性消灭北越的军事力量,那么是有可能获得越南战争的完全胜利的。春季攻势只是让北越受伤,但并不致命,而美军一旦撤出,南越实际上根本无法对付北方。所以越南战争是在快要胜利的时候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