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CENTRE FOR EU STUDIES
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HINA-E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STUDIES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欧盟“让·莫内”
最佳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术研究
李巍: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 来自于 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2016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告别了之前的高歌猛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民币升值周期的结束终结了海外投机者短期持有人民币的热情。但是,随着人民币日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被认可度却在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和私人机构都开始严肃对待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考试考虑长期持有人民币,而不再仅仅是将持有人民币作为一种短线投资的工具。这预示着人民币的崛起正进入到一个新的更加稳定的阶段。

欧洲央行:人民币的战略支持者

今年6月13日,欧洲央行发布声明称,该行已完成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头丢进湖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激起阵阵涟漪。

据有关外媒报道,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对人民币进行外汇储备投资。欧洲央行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联储的第二大央行。欧洲央行负责欧元区各国的货币政策,此外,它还承担着外汇市场操作以及欧元区官方外汇储备管理的任务。目前欧洲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主要包括美元、英镑、日元、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等。因此,欧洲央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

此次欧洲央行投资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量虽然不大,只占其外汇储备的比例的很小一部分,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它意味着作为全球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央行,它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投了一张重要的赞成票。这是因为充当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的最高阶段的职能,而能成为欧洲央行的储备货币之一,对于人民币国际地位也极具象征意义。这也是继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之后,人民币再次被国际官方机构认可的标志性事件。之前,人民币更多地是被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央行和货币当局纳入外汇储备系统。欧洲央行的举动将进一步带动其他国家政府和私人部门增加对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包括增强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货币的地位,而这一举动也进一步夯实了其作为人民币重要货币伙伴的地位。

犹如欧洲国家对于亚投行的鼎力支持一样,欧洲央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性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中欧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和相近立场,中欧之间经贸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多年来,欧盟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中国坚定地支持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支持欧洲应对欧债危机,欧盟也积极支持将人民币纳入到特别提款权篮子,可以说中欧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而特朗普上台后的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全球化的姿态,这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主要国家联合中国推动全球治理的意愿。

这一两年来,人民币稳扎稳打,其作为国际地位的地位和影响一直在不断攀升。2016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地位上升的标志性事件。在欧洲央行的突破性举动宣布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国家不动声色地储备了人民币,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中国央行也和世界上绝大部分主要国家进行了货币互换,这些货币互换协议变相地确认了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经济影响力提升决定的。中国已经多年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不断拉开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差距。而且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不仅如此,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股票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上海和深圳正大踏步走在通往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道路上。此外,中国还通过创建亚投行、发起一带一路的倡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经济“软实力”。这些都给人民币的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会。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各国央行持有人民币的总量为845亿美元,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总量的1.07%左右。在欧洲央行示范作用的带动下,其他国家央行可能会增持人民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总量有可能提升到5%左右。

人民币崛起的挑战

人民币的崛起以及由此带动的整个金融崛起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成功实现贸易崛起之后,经济崛起进程中的第二次大跨越。

当前的国际货币结构呈现出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首先,美元处于该“金字塔”的塔尖,美元的地位遥遥领先于其它各种货币,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而且美元的国际地位基本没有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崛起的影响,美元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霸权货币。而欧元在国际货币结构中处于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但欧元的国际使用无论是在功能范围上还是地域空间上,都落后于美元。欧元行使作为一种国际货币的职能,主要局限在欧元区以及与欧元区有紧密经济和政治联系的周边地区。虽然欧元的国际地位从2001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2009年的欧债危机作为一个拐点明显削弱了欧元的国际份额。英镑和日元则位于国际货币结构的第三层级。英镑作为一种老牌的国际货币和日元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货币,它们所占的份额都与欧元有较大的差距,自然也就远远落后于美元。国际货币结构的第四层级则有瑞士法郎、加元、澳元、港元等币种,它们在外汇市场和外汇储备中,都有少量的份额。但这些货币因为发行国经济体量和政治影响的限制,不可能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可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一个美元作为霸权货币的高度等级化的结构,这构成了人民币崛起的外部货币环境,它与美元崛起于一战后的多元的水平货币结构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人民币崛起的目标是要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能与欧元并驾齐驱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相比于过去的贸易崛起,人民币崛起面临更大的风险与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对外开放的挑战。人民币崛起为全球主要国际货币,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必须对全球投资者进行开放,而金融市场的开放比商品市场的开放孕育着更大的风险。但是人民币要想崛起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中国的金融市场市场必须更加开放,中国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都要允许国际投资者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这对中国政府管理开放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同时中国也需要对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降低准入门槛,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来自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总之,人民币的崛起所带来的金融开放压力有可能大大超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贸易开放压力。

第二,知识人才的挑战。中国的贸易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释放了国内廉价劳动力的活力,劳动力的价格优势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链条主要优势之一,也正是广大的“中国民工”支撑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但是,中国的金融崛起不可能依靠“农名工”,而是需要大量高端的金融和技术人才。目前,中国在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投资银行、信用评级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等金融机构方面,都高度匮乏优秀的专业人才。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政府参与国际金融外交的力度越来越大,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都需要大量的来自中国的金融外交人才,但目前中国也还没有做好供给这方面人才的准备。

第三,制度体系的挑战。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中国必须采取更加负责任的货币政策,而且包含着很大成分的国际责任,这对中国的货币决策体制提出了要求。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在管理人民币方面已经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纪录,并初步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心,但要成为一个发行全球性国际货币的、与诸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格兰银行等其他主要央行并驾齐驱的世界性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需要在加强自身政策的透明度和权威性上有所提升。而且中国的法律制度还不足以支撑一种主要的全球性货币。

第四,货币竞争的挑战。后来者的出现必将冲击传统的利益和权力格局,从而引发既得利益者的警惕甚至反弹。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币种崛起于国际货币舞台必将对传统的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构成冲击,从而引起其他货币发行国的高度警觉,它们必然会采取各种行动来维护自身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使用份额以不被人民币挤占。特别是美元,考虑到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日益上升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人民币的崛起将超过当年日元的崛起效应,因此有可能全面威胁美元的霸权地位。颇有戏剧性色彩的是,在增持人民币的同时,欧洲央行还表示为了保持外汇规模总体不变而抛售了等值的美元资产,即抛售价值5亿欧元的美元资产。而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也非常不乐见中国的货币力量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第五,地缘政治的挑战。人民币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也是一个政治事件。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东亚不少国家仍然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这种威胁既包括军事和政治上的威胁,也包括金融和经济上的威胁。而国际货币地位在理论上可以被用作一种国家权力工具,来实施强制行为,以谋求其他方面的利益和目标。因此,中国需要高度重视人民币崛起所可能产生的地缘政治上的后果,如何通过积极有为的货币外交为人民币的崛起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另一方面,又通过“魅力攻势”化解不少国家对人民币崛起的恐惧,这是中国在人民币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地缘政治挑战。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正进入到一个新的“深水区”,一方面它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对某些国家而言,人民币所带来的“威胁”也可能在不断增加,人民币所面对的挑战也仍然非常严峻,这需要中国政府通过国内制度改革和国际货币外交双管齐下,来确保人民币在崛起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