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议会选举透视”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7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法国议会选举透视”专题研讨会。恰逢2024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最终结果出炉,10位学者围绕法国多个选举势力的政治角力,对现任执政党、左翼联盟与极右翼政党的选举策略进行分析,多角度剖析了法国政治格局的可能变数,以及对如何研判中法、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翟东升教授致辞。翟院长在致辞中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新成立的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概况和研究规划,并提出疑问——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和政治局势,是否会给欧洲政治和中欧关系、美欧关系、欧俄关系带来新变局。这成为与会学者探讨的核心。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汇报》前高级记者郑若麟回顾了二战后法国政治经济的变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在分析法国政局当下特点和选民投票情况的过程中,尤其评述了垄断资本与法国政界错综复杂的关系,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领袖梅朗雄的政治作为和独特作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方友忠教授的发言,梳理了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强势崛起的路径与选举表现,探讨了“极右翼”作为标签化概念或是一种社会现象,两种不同理解方式的意义。方友忠教授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性观察,阐发了简单化理解“极右翼”的弊端,并分析马克龙政府面临的难题和可能的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从法国政治人物成长方式的变化入手,介绍了右翼左翼中间派轮番上台后的政策脉络和治理效果,对法国政界的趋势和新特点的观察,并分析了法国未来政治走向及其影响因素。他指出,马克龙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举措实现了对极右翼国民联盟的打压,但也将导致法国政府的权威下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王朔教授认为,马克龙提前举行议会大选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其中的政治算计应有完整的理解。他还评述了马克龙政府的改革及其后果,认为法国政治将日益走向联盟化、极端化、民粹化、碎片化的趋势。王朔教授同时还分析了新的议会架构下马克龙政府的政治空间与政策。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子翊在介绍国民联盟发展状况及其在欧洲极右政治中地位的基础上,梳理国民联盟的选举表现、选民基础以及其他党派对它的阻击,他指出极右翼成为单一反对党对于极右翼的政治操作会带来便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雪村副教授指出,理解当下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民粹主义,需要一些特定视角作为辅助,需要长期性视角,社会经济视角,以及政治学视角。当今法国的国家巩固与政治团结已在破裂的边缘,其重塑政治团结的方式及其外溢效应值得关注。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位学者参与。会议上半段由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天虹副教授主持,下半段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嵇先白副教授主持。
会议讨论深入热烈,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