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CENTRE FOR EU STUDIES
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HINA-E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STUDIES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欧盟“让·莫内”
最佳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庆典暨“中国与世界政治”学术研讨会举办
, 来自于 

 12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庆典暨中国与世界政治学术研讨会举办。原国务委员戴秉国,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潘岳,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裘援平出席活动。活动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会见了戴秉国、潘岳、裘援平等同志以及参会嘉宾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李昭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蒲国良等参加会见。

      image.png

开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外交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国内高校相关院系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庆典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东京大学等20余所海外高校的著名学者通过视频的形式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庆典及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

      image.png

上午9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庆典暨中国与世界政治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开幕式由蒲国良主持。

      image.png

靳诺在致辞中首先向研讨会的召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院庆表示祝贺,她回顾了人大国关自1950年建立以来所走过的光辉岁月,在这70年中,人大国关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为完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科体系、资政国家政治与外交政策、探索重大原创理论贡献了人大智慧。靳诺表示,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党和国家当前正迫切地需要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领域的思想武器理论支撑,靳诺以五个持续勉励人大国关继续追求卓越,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和贡献世界。


image.png

      戴秉国在致辞中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院庆表示祝贺,并肯定了人大国关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戴秉国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特别是在外交学院的经历,表示自己与人大国关也很早地结下了缘分。戴秉国对国际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image.png

随后会议通过一段短片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基于70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发展成为今天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较高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研究和人才培养重镇。

国务院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政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浦劬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祝贺。王浦劬对70年来人大国关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学院在学科体系建设、基础理论研究、理论创新、专门领域研究、重大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斐然成就。王浦劬强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也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时代背景赋予了我国政治学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研究主题,也对我国政治学的理论策略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他期待并坚信人大国关学院将继承和发展既有的光荣传统,以更高质量的创新、更高质量的学科、更高质量的学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代表中国政治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70周年表示祝贺,对人大政治学在历史政治学上的创新性贡献表示祝贺。张树华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政治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时不我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第二,总结中华政治思想,提炼中国政治智慧;第三,加强当代中国政治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的研究,凝练思想、升华理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第四,洋为中用,融会贯通,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政治学。

      image.png

外交学院校长徐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宇燕作为兄弟院校代表分别发表致辞。

徐坚首先代表外交学院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庆70周年致以祝贺与祝福。他表示人大国关学院是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也为党和国家涉外决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回顾外交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共同的特色。面对当前纷繁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即将到来的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外交学院和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应该共同努力,在新时期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image.png

唐士其在致辞中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表示祝贺,对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在世界政治学和历史政治学方面的探索表示肯定。他提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历史见证了新中国政治学和国际问题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探索调整和发展的进程,也是这一历程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两个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通,彼此还有对方的基因。他期待北大和人大这种传承的影响能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在未来的征程中,两个学院一如既往携手共进,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中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共同努力。

image.png

苏长和表示,70年来,人民大学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优秀的贤才,在学科建设上敢于探索,历史政治学前景可期。这得益于人民大学在人才培养、教学教材、科学研究、资政建言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体制。两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学术合作,都希望在中国特色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贡献来自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的知识。苏长和指出,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不仅是物质经济层面的,还包括知识格局变动这一含义。中国政治学能对世界政治知识格局的变动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是政治学的一个时代之问和时代命题。他祝愿人民大学政治学越办越好,在回应时代命题和时代之问中再攀高峰。

      image.png

张宇燕在致辞中提到了四个关键词。第一是祝贺,他为人民大学政治学科取得的成就感到祝贺和自豪;第二是学习,社会科学院国关学院的成立时间并不长,在教学方面需要向人民大学国关学院学习;第三是合作,虽然成立时间并不长,但社科大国关学院在国际关系研究方面有很长的历史,与人大国关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第四是共勉,总书记在20186月份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外事外交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服务民族复兴,第二个就是促进人类进步,这与天安门城楼上的两条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相呼应,张宇燕表示用上述两句话与各位学界同仁共勉。

      image.png

随后,在校生代表进行了诗歌朗诵,对母院致以最真挚的祝福。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知名校友、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澄海、中国自动化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宣瑞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著名战地记者何润锋作为院友代表分别致辞。

叶澄海以视频的形式给学院带来了祝福。叶澄海首先表示,在看到学院取得蒸蒸日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教育上取得了丰富成绩时十分高兴。接着回忆了他在校期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资本论,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下连队当兵,参观工厂,参加农村社交运动,培养了和工农兵各界的感情。他表示,自己非常感恩母校和母院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始终指引着他在学习和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驰于空想,不畏牺牲,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叶澄海对师弟师妹们表达了三点期待:一是期待同学们立志为社会创造财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发展,为人类谋进步;二是期待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三是期待同学们努力为母校争光,始终关注和支持学院的发展。

      image.png

宣瑞国回顾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求学时的经历,强调要珍视人大实事求是的校训。国际关系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的学术氛围培养了自己积极向上,务实求真的品德,为之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希望借此机会向先行者致敬,勉励同行者和后辈,同时祝福人大国关学院在充满挑战和激情的大时代引领时代风潮,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关系学院。

image.png

戴长征在致辞中强调,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不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所取得的成就彰显了一所顶尖大学所应有的深厚底蕴、现实关怀和远大追求,令人钦佩和敬仰,人大政治学提出的历史政治学是一种重大原创性理论突破。他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取得的成绩要感谢母校和母院的培养帮助。同时他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来写照母校和母院的伟大理想和事业追求,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image.png

何润锋结合自身经历,就国际关系学院对自己的发展的影响做了三点分享。第一是专业,何润锋结合自身国际新闻采访的经历,向在座的师弟师妹强调专业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是思辨,他强调了辩论队对自己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与日常课程学习的互补作用,鼓励后辈敢于选择并热情追逐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三是眼界,学院赋予了学生对于多元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的热情,鼓励国关学子上下求索,知行合一。何院友生动真挚的致辞引起了场下共鸣。

      image.png

李景治教授作为学院教师代表发表致辞,他就自己任职的体会做出分享。他首先指出,国际关系学院的成就离不开学校的优良传统,即注重理论基础和理论修养的培养。其次,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也功不可没。接着他指出了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结合时代潮流创新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意义,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磨练,注重对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也是一直以来国际关系学院教育的重点与显著成就。最后,李景治表示了对在学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院师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充满信心。

      image.png

最后,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发表致辞。杨光斌表示,70年既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又是一个新的开始,70年的时间已形成了国关学院的学术传统。学院学术学科是整个学术生态的一个部分,学院学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以其平实的风格为我国的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论述,有助于中国政治行稳致远;国际问题研究卓有成效地服务国家大战略。在学科建设上,他介绍到,世界政治学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转型升级,历史政治学则被认为是政治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学术团队是一个学院学科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学院有信心为建设政治学的中国学派做些事情。展望未来,更有信心和学界同仁一道推动学术学科的发展,使得政治学科的状况更加与国家地位相匹配。杨光斌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也正在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纵观300年时间,政治学知识产品和大战略思想,都是所在时代的一流强国在提供,这是一个更加需要政治学科的时代,我们和整个学界一道,也将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image.png

在下午的学术研讨会环节,学科的挑战与未来”“战略评估”“院友理事论坛三个分会场同步进行,与会学者分别就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挑战与未来、美国新政府的战略调整与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格局演变、学院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为国家发展建言资政。戴秉国、裘援平出席了下午的论坛。

image.png

冬日暖阳,明媚北京,峥嵘七秩多砥砺,喜看今朝普华章。站在七十周年的新起点上,人大国关将继续传承老一辈国关人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立学为民,与国内同行一道推动中国自主性政治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立,让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