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英国牛津大学现当代中国历史与政治讲席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科学院院士拉纳·米特(Rana Mitter)博士到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与部分师生展开交流,院长杨光斌教授主持讨论,国际政治系李晨讲师、政治学系朱晓明讲师参加讨论。
米特教授结合自己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指出,中国在二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捍卫和平正义、建立新国际秩序作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冷战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贡献被欧洲和美国的盟友遗忘,西方学界对中国在二战中地作用了解有限。包括米特教授在内的一部分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正在改变这一状态。米特教授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继续推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阀主义和地方主义,为现代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米特教授还探讨了中国崛起的影响。相对于英国和欧盟,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担心自身地位被取代,对于中国崛起的疑虑更大。西方学界与舆论对于崛起之后中国运用权力的方式和影响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存在一定的担忧。中国对于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的时间尚短,以及中国在文化影响方面的相对弱势,都不利于外界准确把握中国的意图。
米特教授认为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特朗普执政都不是真正的民主危机,赞成这些变化的民众对结果是满意的。如果西方基本政治体制和机构发生变化才是民主危机。当前主要挑战是经济危机对政治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寻找和完善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值得肯定。
杨光斌教授强调,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被证实对世界20%的人口有效,确实是值得称赞的;“中国模式”优势在于民主集中制。
在谈及区域研究的经验时,米特教授指出,美国的区域研究被理论驱动,通常用量化的方法来解释,并且认为这是认识真实世界的唯一途径,这样虽然很科学化但是也面临对特定问题无法解释的困境。欧洲大陆的地区研究倾向于在哲学层面分析具体问题。基于帝国的历史经验,英国在地区研究中,更重视实地调查,强调要身临其境、实事求是了解真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