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CENTRE FOR EU STUDIES
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HINA-E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STUDIES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欧盟“让·莫内”
最佳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术研究
王义桅 | “一带一路”如何将巴尔干从火药桶变成联通之桥?
, 来自于 人民大学国政评论

尊敬的塞尔维亚外交部长Veljko Odalovic,矿业和能源部长Aleksndar Antic,匈牙利外交与贸易部长Peter Szijarto,希腊环境与能源部长George Stathakis,尼泊尔能源、水资源及移民部长Barsaman Pun,尊敬的各国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十分荣幸第一次来到巴尔干地区,参加欧亚能源安全论坛。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学习借鉴了南斯拉夫改革经验,更早时毛泽东主席就很欣赏南联盟领导人铁托的独立自主精神。因此,我是带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来都贝尔格莱德的。


塞尔维亚是欧洲对华非常友好国家,是率先给中国人免签的欧洲国家。昨晚,塞前外长VukJeremic主持我书《世界是通的》塞文版发布会,还把母亲带来,共襄盛举。发布会在富丽堂皇的智库CIRSD举办。其主办的杂志Horizons还刊“一带一路”专稿,收录我的文章“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变化”,与杨洁篪国委文同一期。故此吸引到两百多位来宾,包括各国驻塞使节,济济一堂。


带着昨晚的喜悦和兴奋,今天在塞尔维亚国会发表演讲,站在塞尔维亚国旗面前,我感到十分激动——在给台下嘉宾鞠躬后情不自禁地向塞国旗鞠躬,向英勇不屈的塞尔维亚人民致敬,向鲜血凝成的中塞友谊致敬。


同时,我更感荣幸。荣幸属于中国,属于习近平主席及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我的身份与习近平主席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莫大荣幸。我也是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双重身份可谓中西结合,正如我穿着的青年装,看起来像中国的,其实来自普鲁士军服改造而成。“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借助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的“丝绸之路”概念,激活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此次会议主题是欧亚能源安全。先给各位分享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儒林外史》记载:一个快要死的守财奴一直举着手指表示2,家人不解,后来是因为用了两根灯芯,他很心痛。吹灭了,他也就断气了。这被认为是中国的葛朗台——守财奴形象,现在看来,不是能源短缺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么?能用一个灯芯,就不要用两根!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没有电,每每以凿壁偷光的故事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初中搬到县城了,终于用上电,但常断电,因此渴望光明。


今天,中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通水。世界上还有11亿人没有用上电,非洲就有五亿,印度有三亿,巴基斯坦每年由于缺电最大的城市卡拉奇平均要热死上千人!这难道是全球化,地球村,环球同此凉热?佛说:点一盏灯,让世界亮起来。“一带一路”,就是给世界点灯!


为何21世纪的人类,仍然遭受能源短缺问题困扰?中国经历艰苦探索,发现原因有三:


一是世界能源分布极不均衡:


水能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俄罗斯、东南亚


风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三北”、蒙古国、中亚及俄罗斯北部沿海等地区


太阳能主要集中在西亚、中国青藏高原等地区


就像中国一样,后来摸索出特高压输电技术(UHV),将青海的光伏电经过两千公里输送到上海。这就是中国的超级工程。如今,通过新疆的750特变压网络,将中亚地区的煤油变成电,输送到南亚,正如中国的针灸一样,扎一针,将热量引过来,人体就健康了,世界也是如此。


二是缺乏技术,没有实现工业化。我去尼泊尔调研,正如刚才尼泊尔能源部长先生讲的,尼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水资源极其丰富,怎么会缺电?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原来缺乏水电站。葛洲坝投资后,正在实现能源自给,不靠印度供油了(印度时常以断油威胁尼泊尔)。类似的情形还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日照充分而缺电,拉美水量充沛而缺电,中国能源企业过去投资,有水的地方发水(水电),有光的地方发光(光伏),有风的地方发风(风能),彻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同时减少碳排放。


三是能源使用效率很低。比如,华为公司在突尼斯搞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在塞尔维亚也是如此,极大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推行全球治理的合作倡议,让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不只是凭良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凭实力:中国最复杂的生态环境、最密集的人口分布,超强的运用能力,练就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绿色低碳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彰显了类似中医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的智慧。这就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联合国总部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GEI)——通过“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三位一体,实现全球能源互通有无,彻底解决人类能源短缺和转型问题,实现“既要马儿跑,马儿又不吃草”——既要发电,又要减少碳排放。


为什么中国能做到这一点:体制上统筹协调,文化上的标本兼治,所以能综合施策,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跨国互联”的电力发展格局。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http://www.geidco.org/)办公室就设在北京,希望大家去参观访问。这是“一带一路”通过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问题的很好个案。


试想,如果没有“一带一路”,不知多少发展中国家还要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与中国分享现代化经验的过程,避免世界走老路、弯路。中国的市场化能力超强,西方的先进技术、高标准全球化只有通过中国的转换器,才能更好适应世界各国国情,才能更好完成市场化。因此,只要不带偏见、不出于私心的西方国家,都是欢迎“一带一路”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日本庞大企业团昨天随安倍首相访华,与中国合作开发“一带一路”市场,就是典型写照。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力争在本世纪中基本建成。届时,全球清洁能源比重可提高到80%以上;全球CO2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排放量一半,可实现全球温控在2℃以内的目标;逐步形成电能主导、清洁发展的能源格局。世界将成为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只是“一带一路”倡议能源互联互通的一个例子——绿色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在去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他同时指出,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


匈塞铁路无疑就是关键通道,塞尔维亚无疑就是关键国家,中欧班列无疑就是关键项目。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可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私人资本不愿投资基础设施,导致发展中国家基建落后、发达国家基建老化,且不互联互通,无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这就给“一带一路”提供了机会。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预测,如果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沿线国家能够成功,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将为全球带来80%的GDP增量和30亿新中产阶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以上。麦肯锡也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效应进行了估算,预计每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以创造3万到8万个就业岗位,新增25亿美元的GDP。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被写进联合国有关决议。为什么如此欢迎?因为其中承载了修许许多多国家共同的梦想。


“一带一路”最初的涵义就是圆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百年梦想。


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公共产品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着眼于“世界岛”——欧亚(非)大陆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问题,也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亚非国家的比较竞争力,消除内陆与海洋国家、地带的发展差距,实现联合国2030年后发展议程和人类的长治久安。


如果我们把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明交流之路的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其单元是文明,载体是欧亚大陆,动力是贸易-文化,遵循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以民族国家为单元,通过海洋实现全球贸易-投资扩张,确立西方中心世界;那么,“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跨洲际合作倡议,不只是打通历史上中断的丝绸之路,而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开创新型全球化——全球化3.0时代:秉承“万物互联”,运用3D打印机、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推动E-WTP进程,开发和应用包容性技术——改变传统技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态,创新和实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开创包容性全球化——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千年梦想。


全球化的三种形态:

西方人开创的传统全球化,其实是海洋型全球化,是部分全球化,问题多多:一是内陆-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悬殊;二是东西联系多,南北联系少。中亚、中东欧地区只是中欧交流的通道,是发展的洼地;三是西方主导,垂直型全球化,比如,两个非洲法语区邻国没有直航,要通过巴黎转机。


因此,“一带一路”激活了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记忆,复活了丝路精神,携手开创全球化3.0版——包容性全球化,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目标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很高兴希腊能源部长先生也在会场。中远投资的比雷艾夫斯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的主要港口,可以通过中欧陆海快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来,而向北延伸的关键就是匈塞铁路,解决传统丝绸之路和全球化东西联而南北不通的尴尬,实现平衡发展。


在“一带一路”开创的互联互通世界里,国家和地区不再以大小区分,而以联通性见长。这就改变了巴尔干地区历来成为大国政治悲剧和地缘冲突牺牲品的宿命。“一带一路”发掘小国之美(small is beautiful),帮助其在互联互通世界里成为门户(gate way)或节点(hub)。俗话说“早参与,早得益”。塞尔维亚已经成为欧亚互联互通先行者(pilot country),比其他国家更有竞争力了。


“一带一路”将巴尔干从火药桶变成陆海联通的支点地区,正如匈塞铁路所揭示的;将布热津斯基《大棋局》里描绘的地缘支点国家阿塞拜疆变成地缘经济的节点,将来中欧高铁网的腹部。中国-中东欧合作(16+1)是“一带一路”对接欧洲的样板房,其成就充分证实小国可以成为地区支点,甚至全球支点,可以是传统联通节点,还可以是软联通、新联通节点。尤其是,数字丝绸之路可让巴尔干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变成数字经济时代的前沿地区。我欣喜地看到,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老挝、沙特、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共同签署《“2017乌镇”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


小时候,一部南斯拉夫电影《桥》久看不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昨天从机场来到市区,经过萨瓦河的桥,对此感触更深——数百年来萨瓦河将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分开,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帝国早已灰飞烟灭,换了人间!这就是联通的魅力。今天,南斯拉夫的主要继承者——塞尔维亚,再次成为巴尔干地区互联互通的桥梁,中欧陆海快线的纽带。“一带一路”合作,为中塞友谊超越双边,超越巴尔干地区,产生互联互通的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正在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我们共同为互联互通之美欢呼吧!


谢谢大家!




来源:风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