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CENTRE FOR EU STUDIES
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HINA-E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STUDIES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欧盟“让·莫内”
最佳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术研究
蒲俜 |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研究
, 来自于 人民大学国政评论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的三重身份,积极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之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指引下的重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并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倡议,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践行正确义利观;引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等,确立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赋予中国外交丰富的内涵,不仅为中国外交实践的开拓进取、积极有为提供行动指南,而且为国际关系的理论创新提供宝贵经验,必将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内涵,全面深入理解现阶段中国外交的时代特征、身份定位与中国属性。


一、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一个具有新的、有别于以往的独特属性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更高、更新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带来新变化,提出新目标,孕育新思想,推进新方略,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工作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外交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迁和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外交日益成熟稳定,对外关系成绩斐然,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指引下,着眼中国发展新要求,迎来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中国实现“强起来”的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中国百年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顶住美苏冷战对峙的压力,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确立起在国际社会的应有地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让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人民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富裕的道路。邓小平对中国外交进行了深刻调整和创造性发展,在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动中,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对外关系出现了新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国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中国外交的新时代是国际体系急剧变革的时代。“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持续深化,国际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连为一体。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之下,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突出。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发现大量危及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摆在了面前,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替凸显。无论是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的权力转移,还是以国际制度为依托的全球治理体制,都处于深刻的转型之中。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呈现出群体性崛起的态势,史无前例地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加速了力量此消彼长的进程。在危机的打击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西方国家元气大伤,其增长模式和发展理念受到质疑。世界经济的结构重心发生了变化,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发达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开始让位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共同主导。国际体系的变革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


中国外交的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中国外交积极落实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大力推行外交为民的理念。“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民为邦本,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密不可分。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在对外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前进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根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任务需要和国际形势发展,中国的外交工作致力于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企业走出国门,海外中国的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外交迎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为切实维护中国公民、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秉持着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中国外交加快推进海外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机制,为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留学生、企业营造更加安全、友善的环境,全力为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外交的新时代是自信的时代。中国用几十球治理体制,都处于深刻的转型之中。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呈现出群体性崛起的态势,史无前例地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加速了力量此消彼长的进程。在危机的打击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西方国家元气大伤,其增长模式和发展理念受到质疑。世界经济的结构重心发生了变化,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发达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开始让位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共同主导。国际体系的变革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中国外交的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中国外交积极落实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大力推行外交为民的理念。“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民为邦本,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密不可分。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在对外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前进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根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任务需要和国际形势发展,中国的外交工作致力于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企业走出国门,海外中国的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外交迎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为切实维护中国公民、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秉持着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中国外交加快推进海外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机制,为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留学生、企业营造更加安全、友善的环境,全力为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中国外交的新时代是自信的时代。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与之相适应,中国也有更大的能力和自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开阔视野,把握时代脉搏,观大势、谋大事,亲自运筹外交战略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念,引领中国外交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10个方面: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外交大有可为,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进取的行动践行新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


二、大国外交的身份定位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大国——天然的地理大国、长期的人口大国、悠久的文化大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断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今,中国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都名列世界前茅,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大国,兼具“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三重身份。中国的大国外交,就是中国以大国身份而开展的外交,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发展中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如一地强调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历史上,中国同广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遭遇,都长期遭受过外来奴役和掠夺,都曾为民族独立进行过长期英勇的斗争。走上民族独立道路之后,中国与广大亚非拉国家又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迫切任务,都需要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都需要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20世纪50年代初,在与印度、缅甸的双边会谈中,中国率先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逐步演变为发展中国家共同倡导、遵循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与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并从政治上、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大力援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成员,中国尤其强调为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内争取更多的权益。在重大国际事务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有着很强的一致性,经常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共同提议的行动方式,显著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属于发展中国家。原因在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只处于中等偏上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仍然很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还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重大判断。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以自身的成功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种非西方的全新选择,为发展中国家的繁荣稳定树立了范本,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机遇将同发展中国家共享。中方将把自身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梦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携手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至今已有500年,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20世纪既见证了社会主义的辉煌,也亲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挫折。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中国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探索,初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产生,是为了克服资本主义制度性弊病以实现社会公正、平等、进步和人类解放。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开辟了道路,而且在于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强盛,激励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信念,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共存,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合作,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联系共存的同时,正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与矛盾;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平演变保持警惕,又积极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全方位交往,吸收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积累起成熟的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等基本问题,确定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义大国领导人的气度,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三)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


一个国家的身份定位,反映出一个国家与主导国际社会的认同程度。中国的大国身份,不仅是中国对自身特性和国际地位的自我认知,而且是在与国际社会及其他国家互动过程中建构的认同。1949年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敌对到融入,从消极到积极,从边缘到中央的曲折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受制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格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基本上处于边缘和游离状态,被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排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大国身份,标志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基点的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二大确立起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加快了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从此,中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开展积极的多边外交活动,努力增进同各个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中国的积极参与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的积极反馈和支持。这一时期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主观意愿上不再局限于国际社会参与者的地位,转而关注自己在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与国际形象的构建。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通过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金融稳定的依托,逐步着手打造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定位。这意味着中国要在国际社会中肩负起维护和平、公正、民主的责任,要成为国际社会的建设者和贡献者。进入21世纪,中国的崛起速度令世界瞩目,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跃升为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并且开始有意识地以大国身份倡议创立新型的多边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中国加速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提出,确认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身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表明中国国际地位加速上升的趋势,因而亟需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来重构国家利益诉求、对外战略目标及战略手段;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仍然处于发展当中,仍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逐步推进。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谋求的并非是霸权,而是不满足于独善其身,以兼济天下的信念,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身份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面对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和大国地位的显著提升,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经济复苏、地区安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离不开中国的带动,气候变化、互联网安全、流行性疾病控制等新兴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样有赖于中国的奋发有为。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成就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中国的大国担当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为国际社会贡献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其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思考国际社会的未来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中国运用价值观引领全球治理的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身份定位相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这一身份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带来的全新判断,集中体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与此同时,鉴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身份仍需与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相适应。这就决定了中国外交要长期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在坚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推动中国加快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三、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


中国外交的特色,源自中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国,源自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统揽全局的大国外交能力。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外交独具非凡的统揽全局的能力。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同样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党中央对外交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得到强化,主持制定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加强和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建设,从全局上和战略高度统领外交外事工作,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及时得到贯彻落实。面对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国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正是因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和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防止一盘散沙,才能有效推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是因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集中各方面智慧作出的决定,才能有效防止相互掣肘和内耗,才能实现通盘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


为了应对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尽快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顶层设计从中央层面提升外交的重要性,通过多领域多议题的自上而下的外交政策推行方式,强化了外交政策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及战略性。底线思维,就是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在外交工作中坚持底线思维,是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划出红线,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同时应对最坏局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外交工作同国内建设的联动性更加密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起到独特作用。外交部门充分发挥对外交往的优势,主动对接国内发展需求,推动中国外交更具战略性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更具创新性地将发挥自身优势与利用外部条件结合起来,更具建设性地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履行国际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外交部门的职能得到强化,外交人员的能力建设也得到提升,在实践中“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的外交队伍,”为推进大国外交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平等包容的大国外交胸怀。平等包容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大国外交的显著特色。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传承,经历了饱受侵略之苦的近现代历史,平等包容、和而不同等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民族基因和血脉。中国的大国外交必然反映其制度属性、文化特性和历史印记。


西方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外交是建立在权力政治基础上的。从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中心主义时代,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思想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主流逻辑,大国侵略小国、强国欺凌弱国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的常态。百年的屈辱历史,使中国对西方大国外交的强权本质有着本能的排斥,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有着先天的反感,对国际关系中的平等、独立、民主、包容有着强烈的渴望。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让中国深刻体会到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深刻体会到霸权主义对于后发民族独立国家的压制。因此,长期以来,中国外交总是站在被压迫民族和弱小国家立场上,支持国际上一切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反对大国干涉,反对外来侵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走出了一条将国内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的和平发展道路,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没有对世界经济和世界各国产生任何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以外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观念。实力和地位的变化促使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来确定自己的利益、责任和国际角色,更好地运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但中国始终坚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由此可见,中国的大国外交以实力为基础,以责任为导向,与脱胎于列强争夺、殖民扩张时期的权力政治逻辑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的大国外交,不称霸,不搞集团对抗,不谋取势力范围,而是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国家间关系;中国的大国外交,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不以富压贫,而是倡导摒弃一切傲慢与偏见,秉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交流互鉴。上述差异,使得中国的大国外交独具平等包容的气质和胸怀。


中国外交倡导的平等,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或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在相互关系中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国家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友好协商,各国主权和完整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中国外交倡导的包容,是指承认并尊重外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差异,照顾各种不同的利益关切,从而消除对抗和冲突。世界各国不仅应当拥有平等的权利,还应当在思想文化上彼此尊重、彼此包容。“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在中国看来,“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种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高度,对平等包容的价值追求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博大胸怀。


第三,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新路。自2014年正式提出之日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西方大国的复兴之路,将合作共赢确立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途径。“中国自身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再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


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合作共赢是兼具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念,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顺应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普遍适用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政治上,合作共赢意味着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尊重各国选择自主的对外政策,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经济上,合作共赢意味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机会共享,以本国发展带动他国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整体繁荣。安全上,合作共赢意味着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观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文化上,合作共赢意味着相互欣赏、彼此包容,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杜绝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求智慧,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人类进步发展。


相较于传统国际关系中你输我赢、你失我得、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维,合作共赢强调双赢、多赢、共赢的观念,超越了狭隘的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主张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利益时促进共同发展。“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各国必须坚持以合作的胸怀、创新的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携手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相较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均势合作论、霸权稳定论、普世价值论等观念,合作共赢摒弃通过结盟对抗取得均衡的合作前提,提倡非对抗的、共赢的、长久的合作;否定霸权国家与世界和平之间的因果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价值观,主张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简而言之,合作共赢理念超越了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旧思维,提倡以合作赢得和平,以合作促进发展,以相互依存的共赢式发展取代零和式发展,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开创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大国外交新道路和国家间关系新模式。


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的三重身份,积极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

《教学与研究》2018 年第 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