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CENTRE FOR EU STUDIES
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HINA-E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STUDIES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欧盟“让·莫内”
最佳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术研究
吴日强 | 朝美双向威逼与朝核危机的出路
, 来自于 人大国关

朝鲜核问题已经持续多年,还没有缓和的迹象。朝鲜已经进行了六次核试验,其中最后一次试验当量达20万吨级~30万吨级。朝鲜的导弹项目也快速推进,完成了射程可以覆盖关岛的“火星-12”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高弹道和全射程试验以及可以威胁美国本土的“火星-15”洲际导弹的高弹道试验,完全掌握洲际导弹能力似乎已经不再遥远。朝鲜的核导试验招致联合国安理会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美国还对朝鲜以及与朝鲜有生意往来的公司和个人施加额外的制裁。朝美相互指责,对对方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美国对朝动武的威胁也甚嚣尘上。


本文认为朝鲜和美国都采用威逼战略,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紧张态势恐怕还会持续。朝鲜试图通过核导试验和虚言恫吓打破制裁、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美国则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迫使朝鲜无条件弃核。双方都试图迫使对方改变现状,立场相去甚远。解决朝核危机的关键在于朝鲜和美国都转变战略,变“双向威逼”为“双向吓阻”,即朝鲜用核武器吓阻美国的军事进攻,美国则吓阻朝鲜使用及扩散核武器。然后,按照中国提出的“双轨并进”思路,同时开展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建立半岛和平机制谈判。


威逼(compellence)和吓阻(deterrence)都是使用武力或其他手段以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威逼是要改变现状,要求对方做某 事或停下正在做的某事,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施加压力;而吓阻是要求对方不做某事,目的在于维持现状,画出红线后并不需要持续加压。一般来说,威逼要比吓阻难得多,所需的能力和资源也要高得多。本文所称朝鲜和美国采用威逼战略并不是说它们无意吓阻对方,而是说它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吓阻。



一、朝鲜的威逼战略


关于朝鲜发展导弹与核武器的战略目的外界有多种猜测。20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朝鲜导弹试验数量不多,且大都发生在重要的政治节日,因此有人认为朝鲜的导弹项目不过是“政治秀”,试验需求是由政治原因而不是技术原因驱动的。还有人认为朝鲜的核与导弹项目是与外界谈判的筹码,只要外界的出价足够高,朝鲜就可以放弃这些武器。从国内政治的视角来看,一种观点是朝鲜领导人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向国内民众显示其成就,巩固其执政地位。随着朝鲜核武器能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朝鲜的目的是吓阻美国的军事进攻和政权更迭。


自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核武器与导弹项目突飞猛进。朝鲜进行核试验与导弹试验的频率远远超过金正日与金日成时代,技术水平稳步推进,朝鲜的核导开发已经是实实在在的武器项目,不再是“政治秀”或者筹码。金正恩刚上台时,的确有猜测认为他推进核导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其地位,但现在看来,金正恩的地位已经很牢固,但核导试验并没有停歇,国内政治说也不攻自破。值得探讨的是朝鲜当前的战略到底是威逼还是吓阻。


本文认为当前朝鲜的战略是核威逼。朝鲜多次表示,其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结束美国的对朝敌视政策与核威胁恐吓”。如果说遏制美国的“核威胁恐吓”属于吓阻战略的话,用核武器来迫使美国结束“对朝敌视政策”则是典型的威逼。从朝鲜的官方表态来看,“对朝敌视政策”至少应该包括终止对朝鲜的制裁、停止军演、朝鲜与美国建交、签订和平条约等。除此之外,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标可能还包括获得核国家地位、拆解美韩同盟、美国撤军、以朝鲜的条件统一半岛等。


与威逼战略相适应,朝鲜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也很模糊。金正恩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表示:“只要侵略性的敌对势力不侵犯朝鲜的主权和利益,就不会使用核武器”。“主权和利益”的内涵非常宽泛,这意味着朝鲜可以为了几乎任何事项而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一说法固然可以理解为朝鲜可以用核武器吓阻敌人可能的军事入侵,但也可以解读为只要平壤认为其他国家的现行政策侵犯了其“主权和利益”,就可能用核武器逼他国让步。


吓阻战略也解释不了朝鲜公开宣称的核武器发展目标。如果只是为了吓阻美国的军事打击,一定程度的核报复能力就够了,朝鲜与美国力量悬殊并不会影响吓阻的效果。然而,朝鲜高级官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朝鲜核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与美国的“均势”或者“实质性的实力均衡”。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在2016年初与美国的非正式磋商中,朝鲜官员表示要与美国建立“相互确保摧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关系。核对等对吓阻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朝鲜不惜代价要推进与美国的核对等说明朝鲜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吓阻美国的打击,而是通过核对等来迫使美国让步,即威逼。


朝鲜威逼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进行核武器与导弹试验,持续推进核武器与导弹计划。如朝鲜所言:“只要美国的敌朝政策与核威胁一日不停,朝鲜将一贯坚持并举路线,多发性、连发性地采取措施加强自卫性核遏制力。”朝鲜领导人似乎有一种执念,认为只要朝鲜的洲际导弹开发完成,美国本土将在朝鲜核武器威胁之下,美国将被迫接受现实,承认朝鲜的核国家地位,与朝鲜建交并签订和平条约。因此,朝鲜需要全力以赴不惜代价研发洲际导弹,一旦闯关成功就是雨过天晴,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金正恩时代,朝鲜导弹与核试验的次数急剧增加。金日成执政期间一共做了15次导弹试验,金正日共做了16次,而金正恩上台以来到2017年底已经进行了86次导弹试验。朝鲜进行的导弹试验中,既包括新型号技术的开发验证试验,也包括老型号的作战训练。2017年8月29日,“火星-12”导弹试验飞越日本,朝鲜公布的声明中还刻意提到当天是107年前《韩日合并条约》公布的日子,朝鲜的导弹试验将使得“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吓破胆”。朝鲜进行的6次核试验有4次是在金正恩时代进行的,其中第6次试验的当量远超过前5次,朝鲜称之为“洲际弹道火箭可携带的氢弹试验”。


2017年11月29日,朝鲜发射“火星-15”高弹道飞行试验成功之后宣布“完善国家核力量的历史 大业、火箭强国事业今天终于完成”。据此,有人 认为朝鲜核武器技术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此后将停止导弹和核试验,转向经济发展。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朝鲜的声明只是表明核项目突破了最艰难的技术关口,并不代表朝鲜会停止核导试验。实际上,就在此后召开的第八次军需工业大会上,金正恩还表示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加强核力量”。


根据威逼战略的行为模式推断,朝鲜会继续进行导弹试验甚至可能做新的核试验。“火星-15”洲际导弹虽然解决了运载能力的问题,但无法验证对洲际导弹来说至关重要的弹头再入防热技术,朝鲜必须进行全射程飞行试验才行。另外,卫星照片发现位于西海岸的南浦海军造船厂正在建造一艘新的潜射导弹水下发射试验用的驳船,东海岸的新浦造船厂正在建造比当前弹道导弹潜艇直径更大的潜艇,这说明朝鲜打算加速其潜射导弹计划。有媒体报道称,朝鲜正在准备发射“光明星5号”卫星,与此前卫星发射不同的是这次打算从机动发射车里发射,这种发射方式更加凸显了航天火箭与弹道导弹技术的通用性。


朝鲜的第二种威逼手段是虚张声势岀言恫吓。朝鲜的官方文告里常常用夸张的语气攻击对手,如“把美国本土夷为平地”、“有必要用主体的核弹,将微不足道日本列岛四个岛屿葬于海底”等。这些言论只是泛泛而谈,是一种宣传手段,虽然耸人听闻,但对方不会认真对待,算不上虚张声势,也没什么效果。本文所指的虚张声势行为是指朝鲜发出的外交信号中有具体的目标、诉求和威胁,但朝鲜其实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和意愿来执行,最终不了了之。


2017年8月朝鲜威胁要对关岛进行包围射击是一个典型的虚言恫吓的案例。鉴于美国从关岛起飞的B-1战略轰炸机频频飞临半岛进行作战演习及力量展示,朝鲜于8月9日宣布要用“火星-12”中远程导弹对关岛进行包围射击,要求美国“立即停止针对朝鲜的冒险的军事挑衅行为”。随后,朝鲜人民军战略军司令官金络谦大将公布了详细的打击方案:朝鲜将发射4枚“火星-12”导弹飞越日本岛根县、广岛县和高知县上空,弹着点在关岛周边30到40公里水域。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8月14日视察朝鲜人民军战略军司令部,听取关岛包围射击方案的报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金正恩表示“朝鲜将再注视一会儿[美国的]姿态”,如果美国“继续在朝鲜半岛周边进行万分危险的妄动”,朝鲜将按照既定方案发动打击。


朝鲜的目标是用导弹包围射击威逼美国停止B-1在半岛上空的飞行,其要求十分清楚,威胁也很具体。然而这一战略很难成功,而且也蕴含着巨大的升级风险。如果导弹落点离关岛太远,那对美国不会造成任何威胁,美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一旦制导系统出了偏差,导弹射向关岛,那势必引发美国部署于关岛的萨德(THAAD)反导系统的拦截,美军也必然会报复。最后,朝鲜从自己的立场上后退了,美国B-1轰炸机后来又多次飞抵半岛,但朝鲜并没有将关岛包围射击的方案付诸实施。


2017年9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及社交媒体上的发言中对朝鲜及金正恩本人出言不逊。朝鲜对此作出剧烈反应,金正恩发表声明,称特朗普为“美国疯老头”,并宣布将采取“史上最高级别的超强硬应对措施”。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朝鲜外相李勇浩对媒体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朝鲜会在太平洋上空进行大当量氢弹大气层试验。在离开纽约前,李勇浩又向记者表示,“全世界都应该清楚记得当时是美国先向我们宣战的”,因此朝鲜将有权反击,包括击落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即使其不在朝鲜领空。直到2017年底,朝鲜所称的“超强硬应对措施”并没有到来,朝鲜也没有真的试图击落在朝鲜半岛上空飞行的美国战略轰炸机。


朝鲜的核威逼战略恐怕难以实现期望的目标。根据威慑理论,核威逼的结果取决于双方力量与决心的对比。朝鲜的军事力量与美国相比自然相差甚远,要想威逼成功就必须要展示出远大于美国的决心才行。一般认为,对峙双方决心的相对大小取决于争端所涉利益的大小,而且维持现状方的决心要大于改变现状一方。朝鲜威逼战略追求的目标是解除制裁、关系正常化乃至统一半岛等,看不出来朝鲜在这些事项上的决心大于美国,或者至少可以说朝鲜的决心没有大到足以颠覆悬殊的力量对比的程度。朝鲜的策略其实是假装自己的决心高于对方,但缺乏实力支撑,因此是不可信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核弱国成功威逼核大国的先例。


二、美国的威逼战略


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是所谓“极限施压”(maximum pressure),目标是迫使朝鲜放弃核武器。这一政策的支持者认为之前几届政府的对朝政策都是错误的,在未能积聚足够的压力前过于匆忙和朝鲜谈判,朝鲜一边获取谈判的好处一边继续核武器开发,最终达成的协议都被废除而朝鲜的核武器项目获得了长足进展。“极限施压”政策就是要通过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对朝鲜施加巨大压力,在朝鲜开始实质性弃核前不与朝鲜谈判,也不会放松对朝鲜的压力。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同样在采用威逼战略。


美国对朝鲜威逼战略的首要手段就是经济制裁。自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起到2017年底,联合国安理会共通过了10个制裁朝鲜的决议,其中有4个决议是2017年通过的。朝鲜公开的出口创汇项目基本上都被列入了黑名单。进口方面,朝鲜进口成品油限额设定为每年50万桶,原油进口限额每年400万桶。如果朝鲜再进行核试验或洲际导弹试验,石油进口限额还将进一步调低。


除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外,美国还对朝鲜施加单方面制裁。2017年9月,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制裁跟朝鲜有任何生意往来的任何国家的公司和个人以及为这些活动提供资金安排的银行。美国财政部长在宣布制裁措施时表示外国公司必须在跟美国做生意和跟朝鲜做生意之间二选一,不能都选。11月20日,特朗普政府把朝鲜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那么经济制裁对朝鲜经济有多大的影响呢?外界很难拿到有关朝鲜经济情况的准确数据,根据公开信息,2016年朝鲜经济在制裁之下仍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增长3.9%,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受制裁影响,2017年1~10月,朝鲜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减少了28%,进口则增加了11%。预计安理会新的制裁决议对朝鲜经济的影响将会在2018年显现,朝鲜经济料将遭受重创。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朝鲜经济会受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这种影响是否会大到足以使朝鲜放弃核武器的地步。特朗普政府的逻辑是随着经济制裁的加大,朝鲜经济会逐渐被孤立,为了避免经济崩盘,朝鲜就会服软,放弃核武器。然而这恐怕是美国的一厢情愿。一方面,从经济受创到经济崩盘还有相当的距离,单靠外界压力恐怕不足以使得朝鲜经济崩溃;另一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会阻止过于影响朝鲜民生的安理会决议通过。因此,经济制裁肯定会对朝鲜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但不大可能使得朝鲜崩溃,也不会迫使朝鲜弃核。


美国对朝鲜的另一个威逼手段就是军事威胁。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朝动武的呼声渐涨。2017年9月,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演讲时表示,如果被冒犯,美国将彻底摧毁朝鲜。特朗普政府高官也多次表态称朝核问题已经失控(out of road)、对朝战争的风险与日剧增以及不能允许朝鲜拥有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洲际导弹)等。关岛起飞的B-1战略轰炸机频繁飞抵朝鲜半岛,甚至沿军事分界线最北端飞行。2017年11月,美国三个航母战斗群齐聚西太平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向朝鲜展示武力。


美国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大规模军事行动和外科手术式打击。大规模军事行动又可以分为军事入侵、解除武装打击和斩首。对大规模军事行动来说,解除朝鲜核武装是关键。那么美国能否做到这一点呢? 近来有美国学者撰文表示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美国提升先发制人打击的能力。以朝鲜为例,美国可以派遣携带“动目标指示雷达”(GMTI)的无人机在朝鲜上空或周边巡逻,探测正在道路上机动的朝鲜导弹发射车,然后再引导其他兵力或者自行发射进攻性武器将其摧毁。根据他们的模型,只需要4架部署在朝鲜东西海岸和韩国防区外的无人机以及4架在朝鲜领空盘旋的隐身无人机就可以覆盖朝鲜境内97%的道路。如果再考虑到美国及其盟国的雷达侦察卫星,对朝鲜目标的覆盖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


此类研究的问题在于忽视了不确定性的影响。首先,技术上美国学者高估了美国的情报能力。实际上,他们的信心要高于美国军方,美军领导人在回应国会议员的质疑时表示,要想确保摧毁朝鲜所有的核武器,美军必须出动地面部队占领朝鲜才行。其次,政治上他们又低估了不确定性对领导人决策的影响。鉴于核报复的可怕后果,一定程度的核报复可能性就足以吓阻敌人的打击,即所谓第一次打击不确定性。即使朝鲜核报复的风险比较低,但美国决策者很难冒着这样的风险去发动一场针对朝鲜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再次,对于军事入侵来说,朝鲜甚至都不需要核武器运载工具,可以直接把核武器隐藏在敌军行军路线或可能集结地附近,原地爆炸即可,清除这些隐藏的核弹头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大规模军事行动外,美国对朝鲜军事行动的另一个选项是外科手术式打击。其实早在2006年,佩里(William J. Perry,前国防部长)和卡特(Ashton B. Carter,后来在奥巴马政府中任国防部长)就联合撰文建议美国对朝鲜实施此类打击。他们认为美国必须阻止朝鲜获得洲际导弹技术能力,因此每次朝鲜进行可能用于洲际导弹的大型火箭发射时,美国就应该用巡航导弹将其摧毁。他们承认这一打击会引发朝鲜对韩国的报复,因此事先必须跟韩国方面充分沟通。事实上,正是因为打击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小布什和奥巴马两届政府都没有将他们的建议付诸行动,佩里也在2017年初称他不再建议美国政府这么干。


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准备类似佩里和卡特建议的行动,在朝鲜准备导弹试验时摧毁其发射场,即所谓“爆鼻子”(bloody nose)打击。如果说十年前美国实施这一打击方案的确可以有效阻止朝鲜洲际导弹技术进步的话,现在这么做意义已经不大了。朝鲜已经完成了洲际导弹发动机的测试,具备了洲际运载能力,军事打击只能阻止朝鲜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以验证其再入弹头的性能。除了洲际导弹外,朝鲜已经拥有能够打击韩国、日本和关岛的多种导弹,军事打击无法消除朝鲜的这些能力,打击的风险与成本要远高于十年前了。


外科手术式打击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应对朝鲜对韩国发动的报复行动。对这一问题有两种答案:一是认为朝鲜不敢报复。目前美国政府内积极支持对朝军事行动的人持此种观点,认为鉴于美朝之间悬殊的军力对比,朝鲜的报复会引发美军更大规模的打击,后果是朝鲜政权的崩溃,所以朝鲜领导人在挨打后会选择忍耐。这种观点的致命缺陷在于其内部的逻辑悖论,主张对朝军事打击的理由是朝鲜领导人是非理性的,会随意使用核武器,而在论证朝鲜不敢报复时又假定朝鲜领导人是理性的,不敢报复。


二是认为朝鲜的报复不那么可怕,有办法应对。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im Mattis)曾表示美国有办法可以打击朝鲜而使韩国免遭毁伤,但马蒂斯拒绝讨论细节。一位退役的中国军方将领也从军事角度质疑所谓朝鲜近2万门大炮可“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的说法。他认为只有大口径的火炮、火箭弹和近程导弹才会对首尔造成威胁,而这些武器数量并不多,可部署的地点也有限,其生存条件不容乐观,再加上首尔的人防工程也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员伤亡。


军事威胁同样难以实现迫使朝鲜弃核的目标。对朝鲜来说,维护国家的生存是核武器起码的目标,有了卡扎菲和萨达姆的前车之鉴,朝鲜一定不会在没有获得足够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放弃核武器。核武器时代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核国家逼到绝境,朝鲜外相在2017年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就声称,对朝鲜的斩首行动和军事进攻将引发核报复。


因此,本文认为美国对朝鲜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极低。相比之下,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后果不那么严重,目前看起来打击的可能性确实越来越高。但是,美国决策者必须清楚外科手术式打击只能阻止或延缓朝鲜的技术进步,不会迫使朝鲜弃核,同时也要为打击的后果做好心理准备。


实际上美国是希望能够在朝鲜核问题上复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成功,即通过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迫使对方开展谈判,以可核查的方式放弃核武器计划。然而朝鲜与伊朗不同,在伊朗奏效的策略对朝鲜恐怕不太可能成功。一是朝鲜的经济体系要远比伊朗封闭,制裁对朝鲜经济的打击要小于对伊朗。二是朝鲜的国内政治体系也要比伊朗更封闭,朝鲜不存在流亡的反对派,国内也没有保守派和改革派选举竞争的压力,朝鲜对制裁的忍受力要远高于伊朗。三是伊朗从未公开跨过核门槛,而朝鲜的核武器项目则写入了宪法,经济建设与核武装建设并举被列为国家的根本路线,朝鲜弃核的国内政治成本要远高于伊朗。四是朝鲜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核武器能力,美国的武力威胁不可信。


三、朝核危机的出路


由以上分析可见,美国和朝鲜都采用了意图改变现状的威逼战略,目标都是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迫使对方改变政策。朝鲜的目标是保有核武器能力的同时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美国的目标是迫使朝鲜弃核,避谈关系正常化。双方立场相去甚远,没有调和的可能。


美国和朝鲜的威逼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耦合相互加强的。主张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理由之一就是认为朝鲜不可吓阻,获得洲际导弹后朝鲜将会更大胆,更具侵略性,美韩同盟将会瓦解,而朝鲜有关核武器的言论的确加深了美国这方面的疑虑。反过来,美国叫嚣军事打击朝鲜也会使得朝鲜紧张,担心自己的核力量不足以吓阻美国的军事打击,因此刻意夸大自己的核能力,展示出好战的、进攻性的姿态。


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提出了“双暂停”和“双轨并进”思路,建议作为第一步,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之后,同步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谈判。这一方案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但美国和朝鲜都拒绝接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和朝鲜拒绝“双暂停”和“双轨并进”思路正是他们各自威逼战略的反映。朝鲜需要持续进行核导试验以迫使美国与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关系正常化,美国则需要不断加大军事威胁以逼朝鲜无条件弃核。


因此,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使得朝鲜和美国认识到目前的威逼战略是行不通的,促使它们改弦易辙,将“双向威逼”的格局转变为“双向吓阻”。“双向吓阻”意味着朝鲜用核武器吓阻美国的军事打击,美国则吓阻朝鲜使用或扩散核武器。吓阻战略对核力量的要求要比威逼战略低得多,朝鲜现有核能力已经足以吓阻美国的军事打击,不再需要持续进行核导试验。对美国来说,吓阻朝鲜使用核武器并不是承认朝鲜核国家地位,也不是放弃远期的无核化目标,其意义在于为朝鲜国家生存提供保证,给朝鲜以信心。“双向吓阻”实现后,“双暂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果美国和朝鲜的战略能够从威逼转变为吓阻,朝核危机的解决也就还保留有一线希望。金正恩上台后制定了经济发展与核武器建设并举的战略路线,但是核武器建设会引发经济制裁,经济制裁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最终朝鲜会意识到经济发展与核武器建设不能得兼,朝鲜必须选择其中之一。“双轨并进”思路为朝鲜提供了地区和平机制以替换核武器的作用,朝鲜就可能选择放弃核武器以发展经济。


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以促成朝鲜和美国的战略转变。第一,降低朝鲜核导试验的收益,提高其成本。为了验证洲际导弹和中远程导弹弹头技术,朝鲜需要做全射程飞行试验,但是朝鲜缺乏远程测控能力,朝鲜领导人只能从国际媒体的报道来获知试验结果。比如,历次高弹道飞行试验后朝鲜都给出了精确的弹道最高点和射程,但两次“火星-12”飞越日本的试验,官方只是笼统地说命中了预定目标。国际社会应该停止发布朝鲜远程导弹试验的射程和弹头落点参数,这样朝鲜即使进行了试验,也无助于改进其导弹技术。朝鲜核试验可能引发的核安全问题对中朝边境地区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必须坚决阻止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朝鲜的地下核试验在平洞中进行,允许的最大试验当量取决于山体厚度。第六次核试验的当量已经逼近外界预估的山体所允许的最大当量,试验后出现了多次山体垮塌。因此,新的核试验(尤其是大当量核试验)将有严重的核泄漏风险。如果有迹象表明朝鲜可能要做核试验时,中国可以对朝鲜采取单方面行动,比如收紧朝鲜在华情报网等,令朝鲜意识到核试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第二,对朝鲜的虚言恫吓行为各方可以置之不理,不需要做出过激反应。获得核武器之初,朝鲜看上去严重高估了核武器的作用,因此需要时间来学习核武器能做以及不能做什么。由于缺乏实力的支撑,朝鲜绝大多数的虚言恫吓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外界也早已习惯了朝鲜激烈夸张的外交言辞,因此,不妨给朝鲜一点儿学习的时间,避免相互攻讦而导致局势紧张。


第三,中国和俄罗斯在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的同时有必要阻止过于妨碍朝鲜民生的决议通过。经济制裁的目的是对朝鲜的核武器项目施加成本,而不是惩罚朝鲜人民,更不是使得朝鲜经济崩溃。如果由于制裁或自然灾害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外界也应该对朝鲜提供必要的食品和药品援助。


第四,国际社会需要坚定拒绝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动武的动议。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美国动武属于非法的预防性战争(preventive war),而不是先发制人(preemptive war)。中国和俄罗斯应当在通过新的安理会决议时写入各方不得采取军事行动或任何可能加剧局势紧张的行动,并要求各方要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决议。韩国是受可能的军事行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可以通过美韩同盟渠道继续表达自己的关切,阻止美国的军事冒险。


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并非易事,但是长远来看并不是不可能的。对朝鲜来说,“成就了完善国家核力量的历史大业”所带来的兴奋感终将过去,平壤会很失望地发现拥有洲际导弹改变不了什么,继续加强核力量的边际收益极小,而边际成本则剧增。对美国而言,朝鲜与伊拉克和利比亚不同,朝核问题的发展牵涉东北亚地区各大国的利益,美国不能为所欲为。虽然不情愿,但是美国最终会不得不接受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共存的事实。


朝美战略转换需要时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朝核问题的僵局仍将持续,在此期间局势可能非常危险。一方面,美国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概率虽然很低,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风险在上升,外科手术式打击最终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另一方面,意外事故也完全可能引发冲突,比如,2018年1月,美国夏威夷州政府和日本广播协会(NHK)就接连发布虚假警报消息称朝鲜导弹正在袭来,居民需立即寻找掩体。局势越紧张,就越容易犯错,犯错的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各国有必要保持克制,缓和紧张气氛,避免失控。




文章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