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CENTRE FOR EU STUDIES
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HINA-E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STUDIES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欧盟“让·莫内”
最佳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
许勤华:做影响能源世界的中国学者(上)
, 来自于 

【编者按】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政治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担任世界能源理事会理事,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石油经专委常委,可再生专委会秘书长。目前共出版学术著作15本,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业文章和评论100余篇,并担任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和国际研究项目组长,发起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等,曾获国际能源研究奖。

“做事,必须要有一份天真,或者说是一种情怀”。在许勤华的口中,她是一个天真得有些执拗的人。

199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她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从事国际问题研究26年,她从一个摸索着走进学术大门的懵懂少女,到活跃在中国能源研究最前沿的中青年学者,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年轻的教授。从咫尺讲台,到国际舞台,她始终站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平台上。她的成长既反映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化的历程,也折射着中外交流日益包容开放的大趋势。

求知 “十年磨一剑”

1991年,许勤华21岁。这一年,她大学刚刚毕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涌动着一股市场经济初始躁动的热情,出国、进外企、下海赚钱,潮流般席卷而来。身处其中放弃了部委“金饭碗”的许勤华,怀着对象牙塔的渴望和对人民大学的向往,入校任教。苏联解体后,欧美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许勤华却选择了冷门,开始了以俄罗斯、中亚、中东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别和转型制度研究,这是她的求知大方向。

2013年1月,许勤华主译的《中亚文明史》第六卷正式出版。该书详尽描述了欧亚地区心脏地带的文明和政治变迁以及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起点与核心。此书可谓正逢其时、书尽其用。

这部由季羡林担任学术顾问,耗时三年共897页的大部头译著,涉及英语、俄语、突厥语、波斯语、蒙古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书中许勤华写道“世界古代史和中古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徙所形成的,迁徙的范围从西部的里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欧亚地区绚丽多彩的文化历史深深地吸引着许勤华,使她坚信大中亚富裕的能源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未来将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支撑意义,而政治经济的不可分割性又使得欧亚大陆也必将是撬动世界地缘政治的核心所在。

基于长期对欧亚地区国家扎实的跟踪研究和理论素养的积淀,许勤华在跨界民族、国际恐怖主义、能源外交等欧亚地区国际热点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她频繁受邀在重要会议和媒体上发言。

她,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能源问题著名学者。

育人 桃李满天下

26年来,许勤华用专业的积淀、认真的态度和国际的视野,履行着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

对于方寸讲台,许勤华兢兢业业。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发布的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中,学生们给由许勤华主持开设的项目导向跨学科研究性全校试点课程——“国际能源、环境及气候概论”打了99.3的最高分。她也是最早开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中国能源问题研究”的老师。

对于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许勤华也有独到的见解和颇具前瞻性的判断。她是我国高校中最早且唯一开设《东欧中亚政治与经济》课程的学者,并坚持了整整26年,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大部委和公司“走出去”培养了一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民族宗教文化、投资法规政策的储备人才。

由许勤华指导的本科和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多达几十个,他们大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许勤华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经验倾囊相授,播下一颗颗即将萌芽的新种,培养出更多传递中国声音的年轻面孔。